2016年9月,由华夏易学研究会(江苏)易学研究院主办的易学培训职业班圆满落幕,以授课与应用为核心,积极发扬传承易学文化。
据了解,易学源于《易经》之学,简称易学,是古人思想、智慧的结晶,被誉为“大道之源”。研究《周易》者众多,为阐述易理而留下的易学著作不下三千种,形成独立发展的易学史。所以“易学”也指历代学者对《周易》一书所作的种种解释,这些千差万别的解释,形成了一套同中有异、异中有同的理论体系。
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,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,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。所以自孔子赞易起,中国易学开始分为三支。在发展过程中,易学逐渐分成易理易学、象数易学、数理易学、纳音易学几大类。
易学以简为基础,蕴涵着中国古代的宇宙论,衍生出很多道的理论与经的方法论,德的优劣也是根据易的变化而定。易学熔铸了“自强不息”、“厚德载物”的民族精神,催生了“阴阳相济”、“物极必反”的辩证思维,造就了“革故鼎新”、“与时偕行”的历史哲学,孕育了“保合太和”、“穷变通久”的东方智慧。
此次的易学培训班,邀请了当代中青年易学代表人物李持轩教学。培训以《易经》为基础,汇集易经多门类多学科于一体,旨在讲授易经理论体系及核心思想,传播易学文化;静化易经学术环境,正本清源;普及易经学术,传承国学思想。
培训期间,老师从易学的发展起源,讲到易学的思想内涵,并分享了用西方近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《周易》的成果,分析了易学在实际生活及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。
其中,包括易经与宇宙人生大道、易经与人伦道德、易经与情志五行划分、五行数字与社会生活、易经五行与人力资源等,涵盖易学的五行人格、姓名学、面相学等内容。
学员们共同学习,踊跃提问,老师一一详细解答。经过此次培训,学员们能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、拓展、完善易学理论和实践应用技巧,老师也在交流探讨中与学员共同进步,传承国学易经文化。